请输入关键字
2021两岸青年学者戏剧文学论坛在线上举行
时间:2022-04-21

2021两岸青年学者戏剧文学论坛在线上举行

两岸青年戏剧学者共话“后疫情时代的戏剧”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给戏剧行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剧场工作者该如何应对种种变化?“后疫情时代的戏剧”将如何存在?

10月10日晚,以“后疫情时代的戏剧”为主题的两岸青年戏剧论坛活动于线上举行,共有七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青年学者围绕“后疫情时代的戏剧”“线上戏剧的可能性”“剧场与传播媒介:剧场现场性与媒介现场性”“瘟疫与戏剧:历史与现实”等议题发言。本次论坛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台湾艺术大学、台湾戏曲学院主办,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协办。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彭涛教授、台湾戏曲学院校长刘晋立教授分别主持论坛的上下半场并对发言进行点评。

台湾艺术大学戏剧学系专任副教授张连强介绍了台湾地区疫情之下的戏剧教育情况,详述他本人进行跨领域戏剧课程远距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结合教学演出实例分享线上教学的经验和策略。

台湾戏曲学院项目经理、台湾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兼任讲师叶献仁从比较戏剧和电影的异同入手,梳理现代戏剧中对于剧场独特性的追求,再从现象学的角度探讨剧场之“场”的意义,最后提出对戏剧发展的未来展望。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总编赵妍从“媒介现场性”“现场制造过程”“观众参与感与在场感”“由技术支撑的人类身体的延伸”等方面详细阐述媒介技术的侵入对戏剧现场性构成的挑战,展望后疫情数字化时代“戏剧现场性”的发展方向。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张岩对“剧场现场性”与“媒介现场性”这两个关键词进行了理论梳理,并结合观看《哈姆雷特烤肉串》的亲身经历,论证在目前的线上观演关系中,观众很难成为一个有机的集体,很难将被动的观看行为改造为智识性的解放。她进而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富有善意地、更正直地发挥新型线上戏剧的社会功用?

台湾艺术大学跨域表演艺术研究所博士生苏杭以王翀导演的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为例,剖析线上戏剧的空间与身体。她得出的结论是:线上戏剧虽然通过网络空间能够建立起具有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协调的自由节奏和时空关系,也构筑了艺术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在场的互动关系,但目前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类戏剧的补充衍生品。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研究生栗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总结线上戏剧在中国大陆的接受历程。他认为,在前疫情时代,线上戏剧的接受有三个源流——以NT Live为代表的高清戏剧放映、依托于数字媒介经验的剧场创作、戏曲电影;在后疫情时代,相比理论构想的乐观和激进,线上戏剧美学更多还只是策略性的实践。

台湾艺术大学跨域表演艺术研究所博士生林吴峻民聚焦于后疫情时代中国台湾的表演艺术,通过详实的案例总结了三种在线展演类型——线上直播,线上录播,结合VR虚拟实境、多视角转播的5G全新剧场技术,从观演关系的视角探析后疫情时代台湾表演艺术的在线展演之路。

戏剧文学系2021级硕博研究生以及来自两岸各大高校师生,共计一百二十余人参与本次线上会议。本次论坛活动不仅对后疫情时代的戏剧展开广泛研讨,加深了两岸之间对戏剧行业现状的相互了解,而且促进了青年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增进了友谊。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