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央戏剧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18-01-08

中央戏剧学院2016-2017学年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1]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现任党委书记、院长徐翔。

 

一、学院概况

 

中央戏剧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偶剧系[2]、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本科专业设置有:表演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具有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院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中国话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国际舞台美术联盟、中国舞美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所在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和作家,为中国戏剧影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学院深入贯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继续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世界戏剧教育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

 

二、本科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学院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布局和自身七十余年办学实践出发,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规划实施有效,学院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学院正式成为国家确定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高校。多年来,学院持续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及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基本导向,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巩固学院在国际戏剧教育大格局中的学术地位;以引进与培养并行,持续提升教职工队伍水平;以坚持学生为本,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以科研反哺教学为引导,推进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学院完成“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全面提升”发展目标、全面建成 “特色鲜明、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尊重艺术教育规律,坚持“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本科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全员、全方位的质量观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永恒的价值追求,致力于为国家及世界培育具有“求真、创造、至美”精神的戏剧影视精英人才。

 

(一)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自2012年以来,学院秉承“大戏剧”观的专业布局思路,围绕戏剧与影视学科,在不断巩固、发展学院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主动适应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需求,逐步调整本科专业布局,发展本科新专业方向。截至2017年9月,学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23个本科专业方向,13个本科教学单位,分别为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学院本科各专业设置情况见表2.1.1。

 

表2.1.1:中央戏剧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

专业方向

学制

(年)

所属院系

2017

招生状态

1

表演

话剧影视表演

4

表演系


2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导演

5

导演系


3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设计

5

舞台美术系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灯光

4

舞台美术系


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服装

4

舞台美术系


6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化装

4

舞台美术系


7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绘景

4

舞台美术系


8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技术

4

舞台美术系


9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演艺影像设计

4

舞台美术系

当年停招

10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创作

5

戏剧文学系


11

戏剧影视文学

电视剧创作

4

戏剧文学系


12

戏剧学

戏剧史论与批评

4

戏剧文学系


13

戏剧学

戏剧策划与应用

4

戏剧文学系


14

表演

音乐剧表演

4

音乐剧系


15

表演

京剧表演

4

京剧系


16

表演

京剧音乐伴奏

4

京剧系


17

表演

歌剧表演

5

歌剧系


18

表演

舞剧表演

5

舞剧系


19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教育

4

戏剧教育系


20

戏剧影视导演

演出制作

4

戏剧管理系


21

戏剧影视导演

影视编导[3]

4/5

电影电视系


22

戏剧影视导演

影视制片

4

电影电视系


23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4

电影电视系


 

(二)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学院人才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时接收获得“国家政府奖学金”的非学历教育进修留学生。学院2016-2017学年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见表2.2.1。与2015-2016学年相比,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增长1.29%。

 

表2.2.1:中央戏剧学院2016-2017学年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

学生类别

人数(人)

折合在校生系数

普通本科生

2341

1

其中: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48


普通高职生数

0


硕士研究生数

241


  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

231

1.5

  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

10


博士生

77


  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数

77

2

  其中: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数

0


留学生(含本硕博)

17

3

进修生

0


折合在校生人数(人)

2892.5

全日制在校生数(人)

2666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含本科留学生)

87.81%

注:1、测算人数含港澳台侨及定向生;

2、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3、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4、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三)本科生源情况

   

2017年有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6个本科专业,23个本科招考方向面向全国招生,本科统招招生计划577人,新疆协作计划2人,与2016年招生人数基本持平。在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中,共计报考32928人次。经录取,2017年本科统招录取588人,新疆协作计划生2人,港澳台侨学生4人,各类型录取新生人数共计594人,2017级本科新生全部报到注册。

近年来,学院进一步优化办学层次和结构,严格控制招生计划,保持了在校生规模的基本稳定。在2017年招生工作的组织过程中,各职能处室和教学单位联动互动,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教育部“阳光招生”的相关要求,切实加大招生宣传、考试评分、现场评议、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全面实现了招生考试工作的全程网络信息化,特别是引进现场打分器,在考试专用网络覆盖考场的情况下,真正实现了面试类考试的无纸化实时操作和现场电子评分,有效提高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效能和生源质量,确保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开展话剧影视表演本科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与英国盖德霍尔音乐戏剧学院联合培养的表演专业本科1+2+1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的基础上,学院2017年继续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开展话剧影视表演本科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而广泛与国际一流艺术院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已逐渐成为学院吸引优质生源,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师资条件与培养

 

(一)师资条件基本情况

 

学院严格测算各系部生师比,编制人才引进计划,按照“科学规划、按需引进”的原则,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社会艺术实践经验、满足学院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据统计,全年共引进各专业紧缺人才45人,其中接收国内应届毕业生10人,接收留学归国人员2人,从外单位调入和引进人才16人,非事业编制聘任人员17人。目前,学院共有事业编制教职工414人,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76人。

2016年共有41人通过学院专业技术职务委员会评审,其中正高级7人,副高级9人,中级23人,向外单位推荐评审2人。截至2016年12月,学院共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3人,其中教授5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5人,其中副教授75人。

2016-2017学年,学院共有事业编制专任教师[4]276人,外聘教师28人,折合教师数290人,生师比约为9.97,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为50.72%。

 

(二)师资培养

 

学院遵循“科学规划、按需引进”的原则,侧重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社会艺术实践经验、满足学院发展需要的人才。注重教师成长发展,通过英语专项培训和公派赴外留学,重点加强教师的国际化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经典剧目+知名导演”训练项目,积极提高教师艺术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实施“126”工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通过完善学术梯队建设,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根据《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自2017年起,学院将进一步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协调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健全师德考核机制,逐步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业务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大力提高学院教师的国际化水平。除通过有计划输送教师到国外戏剧与影视专业高水平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外,积极引进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具备科研能力和有海外留学经历(包括外籍教师)的专业人才,充实学院教师队伍;制定“学术领军人物”推优计划。多方面考察中青年教师,对于已有丰厚学术成果和影响力并仍有学术发展潜力的突出人物,大力重点培养,为其单独建立学术平台组织,以点带面,影响带动一批人的成长;组织专业相关相近的优秀教师,通过项目集合性研究,打造有特色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培养跨专业领域的创新师资人才;培养青年教师队伍,重视“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126工程”,并从专业、生活及深造发展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予以政策倾斜支持,努力使其早日成才,成为学术骨干。

经统计,2016年共组织31位新进教职工参加入职培训、21位教学岗位教师参加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共有23人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组织33位青年教师参加2016-2017年度的英语培训;启动并完成了教师论文集征稿工作。组织完成了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遴选推荐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申报推荐工作。

 

(三)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学院严格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将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逐渐形成了教学水平、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协调并重的教师质量建设体系,各专业教师坚持将高质量学术成果融入教学、深厚专业创作经验回馈教学、国际戏剧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引入教学,实现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2016-2017学年学院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见表3.3.1。

 

表3.3.1: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情况[5]

类别

项目

授课人数

百分比(%)

课程门次(门次)

百分比(%)

课程门数(门)

百分比(%)

学校

/

/

1294

/

697

/

教授

授课教授

51

83.61

225

17.39

173

24.82

其中:公共必修课

2

3.28

19

1.47

12

1.72

公共选修课

0

0.00

0

0.00

0

0.00

专业课

51

83.61

206

15.92

161

23.10

副教授

授课副教授

69

89.61

341

26.35

252

36.15

其中:公共必修课

3

3.90

26

2.01

8

1.15

公共选修课

3

3.90

16

1.24

5

0.72

专业课

65

84.42

299

23.11

239

34.29

 

(四)教师科研

 

学院在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央戏剧学院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修订案、《中央戏剧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中央戏剧学院院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案。在院内科研项目的分类和经费安排上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和完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提交了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学术委员会2015年年度报告、科研管理中权力寻租问题自查报告等多项书面材料,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科学总结,为今后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2016年学院有序推进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结项工作。全年共完成18个申报类通知的发布工作,共有45人次申报院内外科研项目,其中19人申报我院院内项目,6人申报我院学术出版物奖励项目,20人次申报院外项目,包括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5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人、“剧本扶持工程”项目申报1人、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荐选拔申报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建议选题申报5人、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3人、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1项。共计14项科研项目进行了立项,其中: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1项,国家哲社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子项目1项,院内科研项目12项。根据院内外各类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共完成34个项目的中期检查,其中院外项目5项,院内项目29项。组织2个省部级项目及10个院内项目进行了结项评审。所涉项目全部顺利通过了结项验收。

年度内,学院继续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剧卷编纂工作,召开了戏剧学科第二次编委会全体会议,在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戏剧学科作为首个提交回稿稿件分支,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首个发放聘书的组稿学科。戏剧新经典译丛经过数年努力,2016年迎来出版高峰,《波兰戏剧史》、《表演艺术基础》和《邂逅康铎》已先后出版,《形体戏剧评介》、《为布莱希特辩护》、《政治戏剧》、《多金与圣彼得堡小剧院》、《排练之前》的出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此外,编辑出版了《戏剧教学中的游戏——第九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文集》和《经典戏剧的现当代演绎——第二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论坛文集》。

 

四、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教学基本设施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多年来,学院致力于以国际化标准不断提升和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

 

1、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建设情况

 

学院始终保持教学及行政场所的投入力度和建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实践提供一流的场地和设施保障,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2016年,学院继续推进昌平校区建设,如期完成留学生宿舍楼、专家楼和体育馆工程,推进影视教学楼、舞美教学楼、剧场中心和其它配套项目建设,实施两个校区多项基建维修改造工程,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师生办公、学习及生活条件;同时,将新校区筹建处更名为基本建设处,优化了人员配置,有效提高了学院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的水平。现学院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面积见表4.1.1。

 

表4.1.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面积统计表

项目

数量

1.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平方米)

55843.56

2.行政用房(平方米)

6892.38

3.专业实验室面积(平方米)

1808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23.53

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

7.73

注: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指生均教学与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1)教学用房总面积:包括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2)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指学校及各教学院(系)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之和。

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3、生均实验室面积=专业实验室总面积/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引进情况

 

近年来,学院陆续对两个校区的教学科研设备进行升级或改造,全面提升学院教学科研设备的整体品质,为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根据实际教学需要,2016年学院先后配置了两间语音教室;升级改造两间兼具专业演出还音录音功能的台词实验室;为舞台美术系增加绘景、塑形、影像专业教室,配备摄影、灯光教学所需的专业灯具及摄影器材;为电影电视系配置摄录器材等设备,并定制配套影视器材防护箱、专业灯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学院演播室配套设施。学院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601.6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79万元。

 

3、图书馆建设情况

 

学院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以建设特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为目标,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馆舍硬件设施建设、自动化设备投入及馆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与质量。

截止2016年12月上旬,学院图书馆采购纸本图书9029册(盘),征订中文期刊271种,外文53种,共签收中外文期刊5746册;装订2015年中外文过刊713册。在图书、期刊的采选过程中,学院坚持把握学科、专业建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注重对新增专业的资源补充。2016年,继续增补京剧、歌剧、舞剧等相关资源,集中订购戏剧教育类相关文献资源,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在电子资源方面,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在对上一年数字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之上,续订了包括中国知网(CNKI)在内的13个常用数据库,增订了歌德电子书借阅系统,中戏移图系统,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CSSCI等3项数字资源,开通试用了17个专业类数据库。截止2016年12月上旬,共采购电子书3000余册。电子资源占全年资源总量的比重较以往有显著增加。

为进一步强化馆藏资源特色,学院图书馆继续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和有效管理。根据不同资源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加工和服务利用:

(1)历时近5年的线装古籍、民国图书回溯建库于2016年全部完成。这批资源不仅对于学院,甚至对于中国话剧界,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资源的回溯建库,也为日后的数字化项目奠定基础。

(2)2016年,学院图书馆对馆内存有的早期剪报和大量零散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目,截止12月中旬,共整理了包括音乐、美术、话剧、戏曲类剪报及其和学院相关的史料剪报共计10360条。在结合自建数据库项目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及数字化加工。

(3)2016年,图书馆老旧黑胶唱片数字典藏项目一期正式启动。截止12月中旬,已完成了近300张唱片的数字化典藏工作,包括基础编目、数据登录、数字化采集和转录、保存等工作。项目进行过程中,图书馆邀请声乐专业老师、录音专业老师在工作现场,对音质的处理效果提出修改建议,以期实现最佳处理效果。

(4)图书馆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申报自建数据库——戏剧教育特色资源库项目,获教育部专项经费支持。2017年起,图书馆将对馆内各种载体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分期分批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以图片(剧目剧照等纸质文献)库、唱片库、VOD戏剧视频资源库、名师库等综合一体的戏剧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截至2016年底,学院生均纸质图书191.17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3252947种,电子期刊、图书等数据库54个。

 

(二)教学经费

 

学院秉承“服务中心工作,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效益”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经费的优先投入,坚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年加大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本科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2016年度教学经费使用情况见表4.2.1。

 

表4.2.1: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项目

学校情况

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

29,628.50

教学经费总额(万元)

14,920.90

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

2,080.00

教育事业收入

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收入(万元)

13,760.30

教育事业收入总计(万元)[6]

10,336.61

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其中:国家(万元)

7,770.00

地方(万元)

0.00

本科学费收入(万元)

1,881.61

教改专项拨款(万元)

410.00

社会捐赠金额(万元)

275.00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总额(万元)

1,679.70

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本专科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

10.74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7,175.14

教学改革支出(万元)

410.00

专业建设支出(万元)

1,239.46

实践教学支出(万元)

390.63

    其中:实验经费支出(万元)

162.63

实习经费支出(万元)

228

其他教学专项(万元)

1455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万元)

39.88

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万元)

42.52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3577.49

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元)

1,668.65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694.70

注:1、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2、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其他教学专项+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

3、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实践教学支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4、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实验经费支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专业建设

 

根据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学院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学院逐步发展为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下,以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六大本科艺术专业为结构,二十三个本科专业方向为支撑的专业结构体系。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院以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世界戏剧影视教育的最新信息为导向,以持续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在国内外的优势地位为重点,“扬优,扶新”,不断总结和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及时把握世界戏剧影视艺术领域变化的最新信息,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顺应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保证戏剧教育的优势,适度扩大关联紧密专业的覆盖面,拓展新兴学科和专业方向。目前,学院本科专业均设置在一流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科下。

为进一步突出“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本科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培养具有国际戏剧艺术视野的戏剧影视精英人才,2016年学院与英国盖得霍尔音乐戏剧学院联合开设话剧影视表演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该项目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英方教师对首批参加该项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态度予以充分肯定。戏剧管理系与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拟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基本商定符合选拔条件的戏剧影视导演(演出制作)专业的大四学生,将有机会进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继续硕士研究生学习。

 

(二)教学管理与教学规范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要求,学院对教学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借助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教学管理工作例会、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会等机会,向系(部)主任、教学秘书传达文件精神,进行工作部署。

同时,按照通知要求,坚持从最基础、最细小的环节做起,加强对教师教学规范和系(部)教学管理工作情况的督促和检查,要求任课教师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规范、教学纪律,确保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和规范,切实保障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2016-2017学年,学院先后对各系部毕业论文、试卷工作进行检查,对舞剧系教学进行专项教学检查。

在对舞剧系进行专项教学检查过程中,教检专家普遍对舞剧系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及创作所表现出的严谨持肯定态度。通过听课看课、观看汇报,教检专家认为舞剧系的教学和创作都展现了极高的水平,教师也表现出对教学和艺术的崇高追求。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舞剧系能够在理念上与学院高度统一,凝练特色,积极探索建立在“剧目”基础上,有学院特色的舞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院新建系,舞剧系从自身学科特点,积极进行内部管控,不断对教学和创作提出品质要求,这是非常难得的,在新建系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学院本科专项教学检查是学院对本科教学进行内部监控、自查、评估的长效机制,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因此教检专家也通过反馈问题和建议帮助舞剧系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和管理质量。

 

(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近年来,学院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为契机,通过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为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2016年,申报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郝戎老师获本届教学名师奖。同时,还有10个学生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此外,完成了2013-2015年度七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根据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情况,与舞台美术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和电影电视系共同筹备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

继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实施工作。根据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重点,年度内,继续以话剧影视表演、演出制作、影视编导三个专业方向为试点,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工作;以“培养国际化视野”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传统,继续推行“教学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应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完善本科招生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招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四)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将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稳固教学的中心地位,最大程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凸显了学院向“国际一流”办学目标迈进的决心。

2016年,学院组织各系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合理优化本科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认真研究课程关系,论证课程教学方案可行性。各系对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学院开创国内先河成立戏剧教育系,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专业体系设置,探索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和扎实戏剧教育基础,掌握戏剧创作理论与技能、从事中小学戏剧教育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舞台美术系增设舞台设计、舞台绘景等专业的造型课内容——“雕塑基础”;增设各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制;继续深化“空间材料练习”课程等。戏剧文学系在戏剧创作专业四年级开设“戏曲剧本创作”课程;以“戏剧构作”为基础新开设的戏剧策划与应用专业引入了德国最前沿的戏剧观念,并尝试以讲座课程的形式开设了“应用戏剧实践方法论”。影视系影视制片专业以“增、删、改”为手段,增加了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等具有专业定位性质的基础课程,删除了如公共关系学等专业基础课,合并了属性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形成低年级打理论基础、高年级重视社会实践的机制;主持专业大幅度增加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量,删减了与学生培养方案不符或不具优势的课程,也逐步明晰了“以赛代训”等外部激励手段;编导专业在低年级开设技术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专门的技术课程,从通识性讲授到专业化训练,并将每周二的电影观摩活动,由原来的一般性观摩改变为每周邀请一位教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专业艺术讲座,成为具有全院性影响的艺术鉴赏活动,其中2012级编导班毕业,首次实现全部学生以毕业创作加论文的形式毕业的模式。

 

(五)实践教学

 

“重创作、重实践”是学院开展本科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学实习一体化是学院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实践教学模式。学院构建了涵盖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实践剧场建设等保障体制,积极开展社会艺术实践和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品质。

截至2016年12月,根据各专业方向执行的最新版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见表5.5.1。

 

表5.5.1:各专业(专业方向)培养计划一览表 [7]

专业

(专业方向)

学时

学分

学时

总数

必修

学时

选修

学时

课内

教学

学时

实验

教学学时

总学分

必修

学分

选修

学分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

课内教学节学分数

实验教学学分数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数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数

表演

(话剧影视表演)

4572

4356

216

1521

1899

232

220

12

32

94.5

105.5

0

4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导演)

5328

5184

144

1064.008

3183.992

276

268

8

30

69.11

176.89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设计)

5040

4212

828

1740

2148

258

212

46

32

106.67

119.33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绘景)

4176

3708

468

1204

1820

210

184

26

32

76.89

101.11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灯光)

3816

3276

540

1560

1320

196

166

30

26

96.67

73.33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化装)

3708

3276

432

1335

1545

193

169

24

23

84.17

85.83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服装)

3600

2952

648

1472

1300

187

151

36

23

91.78

72.22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技术)

3204

2772

432

1484

892

165

141

24

23

92.44

49.56

0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演艺影像设计)

3600

2916

684

1380

1392

187

149

38

23

86.67

77.33

0

4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创作)

4338

3042

1296

2410

1496

239

167

72

12

143.89

83.11

0

4

戏剧影视文学

(电视剧创作)

3456

2988

468

2340

684

190

164

26

12

140

38

0

4

戏剧学

(戏剧史论与批评)

3096

2664

432

2072

592

170

146

24

12

125.11

32.89

0

4

戏剧学

(戏剧策划与应用)

3276

3276

0

1834

1010

180

180

0

12

111.89

56.11

0

4

表演

(音乐剧表演)

4572

4428

144

1776

2256

249

241

8

15

108.67

125.33

0

4

表演

(京剧表演)

4284

4032

252

1062

2934

240

226

14

8

69

163

0

4

表演

(京剧音乐伴奏)

3636

3312

324

1226

2086

203

185

18

9

78.11

115.89

0

4

表演

(歌剧表演)

4806

4770

36

1116

2574

246

244

2

31

72

143

0

4

表演

(舞剧表演)

5580

5544

36

648

4500

308

306

2

12

46

250

0

4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教育)

4500

4356

144

1260

2376

236

228

8

24

80

132

0

4

戏剧影视导演

(演出制作)

3564

2772

792

3060

0

194

150

44

14

180

0

0

4

戏剧影视导演

(影视编导)

4860

4212

648

3924

432

266

230

36

14

228

24

0

4

戏剧影视导演

(影视制片)

3924

3708

216

3276

0

210

198

12

18

192

0

0

4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3708

3420

288

2836

224

198

182

16

18

167.56

12.44

0

4

 

2016-2017学年,学院本科层次教学实习演出共计百余场次,代表剧目包括《updown funk》、《大雪地》、《唐璜》、《唐寅与秋香》、《楢山节考》、《水浒》、《拜访森林》、《临界》、《大汉吕后》、《凝视家园》、《索玛花》、《形神间》、《鸟》、《罗密欧与朱丽叶》、《箱子》、《青鸟》、《嫁》等。

学生在广泛参与校内教学实习演出的同时,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016-2017学年,学院本科生参与校外舞台剧演出包括《威尼斯商人》、《战马》、《公寓》、《破阵子》、《一磅肉》、《结婚进行曲》、《你好,疯子》、《促织》、《仲夏夜之梦》、《寻孝》、《萌猫天团》、《禁言》、《赢得尊冷》、《洗衣服》、《麦田里的守望者》、音乐剧《送终》、肢体儿童剧《三个和尚》;参与影视剧演出包括《我心雀跃》、《一报还一报》、《ilover》、《备胎公司》、《颤抖吧,啊部》、《超级王爷》、《乘风破浪》、《大唐荣耀》、《凤凰传》、《忽而今夏》、《花儿与少年》、《建军大业》、《六弄咖啡馆》、《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千门八将》、《青春最好时》、《若有人知春去处》、《少年巴比伦》、《深夜食堂》、《天下长安》、《西游伏妖篇》、《轩辕剑之汉之云》、《消失的妻子》、《秦时丽人明月心》、《寻找李少春》、《草样年华》、《乌兰巴托不眠夜》、《遵义会议》、《游泳》等;参与综艺录制《高能少年团》、《朗读者》、《乐游天下》、《欢乐喜剧人》、《快乐汉语》等。

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学院继续积极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将学生项目的实施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换,使之与学生培养方案相结合。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独立开展实战练习。2016年,共有10个学生项目被列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年度内,表演系学生刘源在第20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满意度调查发布盛典获中国最佳新人奖,表演系学生董子健在GQ年度盛典获年度新人奖,电影电视系学生刘文卓在首届中国-京津冀(北京)微电影创作大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展映分获最佳导演奖、优秀作品奖,电影电视系学生武永淇在第十五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获国际大奖,电影电视系学生李佳飞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组织的“未来金话筒”、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分获全国十二强、全国一等奖,电影电视系学生伍业豪在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获优秀奖,电影电视系学生杨叶、蒋宇健、陈季媛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展映上获优秀作品奖,京剧系学生杨猛、慈海源、马填钦等在2017年获京津冀武功武戏大赛(学生组)中获最佳表演奖,舞台美术系何子豪、衣森、周杉行也等在2017首届高校专业灯光数字设计大赛获得优异成绩,歌剧系学生王柳璎、王雪莹、任昊宇、康珂然、姚晓棠在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声乐公开赛、第十二届彼得罗夫“歌唱面具”国际声乐大赛、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美声公开组、第43届意大利贝洛克国际声乐大赛亚洲地区选拔赛、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声乐比赛、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校园声乐大赛等赛事中有出色表现,音乐剧系学生黄米依在十二届彼得罗夫“歌唱面具”国际声乐大赛中获优秀奖。2016-2017学年,本科生实践教学硕果累累。

 

(六)毕业论文

 

2016-2017学年,学院在毕业论文各环节上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选题到答辩的各个环节,严把论文质量关,并首次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2017届本科生拟参加毕业答辩的共计330人,需参加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的共计287人。2017届电视剧创作专业方向13人、2017届影视编导专业方向30人不参加检测。根据《中央戏剧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要求,学生正式参加答辩前,共计282名本科生进行了论文初检,5人未参加初检。参加初检学生中,所提交论文的内容重复率超过20%的共计39人,初检合格率为86.17%。经复检,初检未通过39人均通过复检。

从2017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总体情况看,学生毕业论文呈现出选题广泛、研究扎实的特点。论文选题结合专业理论、个人兴趣、艺术实践等方面进行,内容涵盖戏剧专业领域的诸多层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大部分论文研究扎实,视界和思路比较开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已掌握的论据、论证方法,思考问题比较深入,撰写符合学术规范。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坚持本科教学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化为本科教学服务的意识,一直是学院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学院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重点监控,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具体工作上,学院领导还亲自参与各类本科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论证、实施等具体环节,参与听课和剧目审查,及时掌握和监控教学动态,关注教学成果,分析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有效地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院坚持正确处理本科教学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不断增强服务教学的意识,端正服务教学的态度,认真履行服务教学的职责,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项职能中,始终把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在财务预算和经费使用上,学院对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和更新、特色专业和示范课程建设、国内外教学和学术交流、高层次学术人才引进、学生国内外教学实践等与本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给予优先保证和重点支持;各行政和教辅部门,努力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保证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学习,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的运行和有效实施更趋规范和科学。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教学一直是学院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执行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班级四级管理,以系(部)为基础,学院为实施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院级为主导的系统化管理。系(部)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单位,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学院作为实施教学及管理的主体,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同时对系(部)的监控、评价结果进行确认。

为进一步规范学院各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教务处于2016-2017学年继续开展教学管理规范专项检查工作,先后完成对各系部期末试卷存档工作的检查。通过检查,各教学单位基本能够按照教学管理规范对期末试卷进行存档及管理,但细节方面仍有待加强。特别是非笔试类考核,如汇报、设计创作等,不仅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还要突出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展现专业教学优势。同时,加强本科教学秩序的检查工作,通过集中检查和随机抽查,对教师、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课堂教学秩序进行了较为密集的检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这些不足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管理工作重点。

2016-2017学年,学院以专项教学检查的形式,组织教检专家进入舞剧系本科课堂,对新建教学单位的本科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经过为期一个月听课、看课,教检专家普遍认为舞剧系的教学和创作都展现了极高的水平,教师也表现出对教学和艺术的崇高追求。同时,教检专家也通过反馈会,向舞剧系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帮助舞剧系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和管理质量。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学院常年坚持进行学生评教工作,并定期召开学生意见征求会,了解学生对学院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这些工作不仅加强了学生和学院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建设,对本科教学的改革和提高起到了全方位的推动作用。2016-2017学年学生学期评教情况见表6.2.1、6.2.2。

 

表6.2.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教情况[8]

参评课程门次

不予量化

课程门次

未达到有效参评人数的课程门次

有效参评课程门次数

有效参评课程门次比例

734

237

27

470

94.57%

100-95

(含95分)

95-90

(含90分)

90-85

(含85分)

85-80

(含80)

80分以下

389

54

16

10

1

82.77%

11.49%

3.40%

2.13%

0.21%

 

表6.2.2: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评教情况[9]

参评课程门次

不予量化

课程门次

未达到有效参评人数的课程门次

有效参评课程门次数

有效参评课程门次比例

707

204

22

481

95.63%

100-95

(含95分)

95-90

(含90分)

90-85

(含85分)

85-80

(含80)

80分以下

383

64

15

6

13

79.63%

13.31%

3.12%

1.25%

2.70%

 

对于部分学生及教师反映的教学问题,通过学院有关领导、系(部)主任、各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学管理干部进入课堂随机听课的形式进行摸底调查,再对问题进行充分判断后做出处理,逐渐将领导干部听课化作一种了解教学、检查教学、监督教学的长效制度。2016-2017学年,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均能够按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要求进入课堂听课。

 

七、学生发展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理论的自觉性、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对各种美学思想及理论分析借鉴的能力,具有扎实全面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及活跃的创作能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创作和实践能力的一致评价。

 

(一)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按学院专业进行统计,2017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98.78%,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7.52%。各专业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见表7.1.1。

 

表7.1.1: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专业名称

应届毕

业生数

应届生中未

按时毕业数

毕业率(%)

学位授予数

学位授予率(%)

表演

101

2

98.06

95

94.06

戏剧影视导演

107

1

99.07

105

98.13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68

0

100.00

68

100.00

戏剧影视文学

13

0

100.00

13

100.00

戏剧学

34

1

97.14

34

100.00

播音与主持艺术

0

0

0.00

0

0.00

 

(二)学生就业情况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坚持“转指导为引导,以服务促管理”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指导+服务+平台”的工作模式,以“保持初次就业率的稳定,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了就业指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准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习和实践,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荐辅导员参加专业化的就业培训,通过提高整个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与多年的用人单位加强联络,召开单位座谈会,了解单位需求;开发新的岗位资源,邀请更多诸如航空公司、大型集团文化机构前来校园召开宣讲会和招聘会;邀请职场专家举办讲座,召开用人但单位座谈会,通过多种方式密切与用人但单位的联系。2017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28%,具体毕业就业情况、初次就业率见表7.2.1、7.2.2。

 

表7.2.1: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就业情况

项目

人数

1.应届毕业生升学

基本情况(人)

免试推荐研究生

10

考研录取

总数

31

考取本校

28

考取外校

3

出国(境)留学

9

2. 应届毕业生就业

基本情况(人)

就业去向

学校所在区域

总数

学校非所在地区域总数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数

0

0.00

261

100.00

政府机构

0

0.00

0

0.00

事业单位

0

0.00

20

7.66

企业

0

0.00

18

6.90

部队

0

0.00

0

0.00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0

0.00

0

0.00

升学

0

0.00

31

11.88

灵活就业

0

0.00

169

64.75

自主创业

0

0.00

12

4.60

其他

0

0.00

11

4.21

 

表7.2.1:2017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单位名称

应届毕业生数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毕业率(%)

学位授予数

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表演系

51

1

98.08

48

94.12

47

92.16

舞台美术系

68

0

100.00

68

100.00

64

94.12

戏剧文学系

47

1

97.92

47

100.00

46

97.87

音乐剧系

28

1

96.55

25

89.29

26

92.86

京剧系

22

0

100.00

22

100.00

22

100.00

戏剧管理系

39

0

100.00

39

100.00

39

100.00

电影电视系

68

1

98.55

66

97.06

67

98.53

 

(三)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学院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并通过体育课程结构调整,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以健康的身心迎接来自工作和学习的挑战。2016年,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组面向全院本科生开设游泳、太极拳、篮球、乒乓球、健美操限定性选修课程。当年本科毕业生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试达标率为80.9%。

 

八、特色发展

 

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其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必须对于自身在整个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将以传承历史文化、繁荣社会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为使命,将引领中国戏剧艺术教育为己任,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走为国家及世界输送高品位、高规格、高水平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兼顾国际和国内两个平台,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巩固学院在戏剧教育大格局中的学术地位

 

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国内戏剧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学院作为国内戏剧艺术教育最高学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学院全面提升学术地位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2016年,学院继续为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

 

1、举办世界戏剧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学院应5所戏剧院校的倡议,决定重组世界戏剧院校联盟成立世界戏剧教育联盟。10月18日上午,世界戏剧教育联盟校长大会在昌平校区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英国、德国、西班牙、挪威、瑞典、波兰、乌克兰、保加利亚、格鲁吉亚、日本、韩国和中国的13所世界著名戏剧院校的校长齐聚中央戏剧学院。大会签署了《世界戏剧教育联盟宣言》,讨论并通过了新的《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章程》,并全票通过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当选联盟秘书长。

 

2、主办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

 

10月27日至30日,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片断展演暨颁奖典礼在我院东城校区隆重举行。颁奖典礼实现了全程网络直播、北京电视台转播、跨界艺术家合作、结合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使活动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化推广得到提升。全方位的宣传使获奖剧团和个人提高了知名度,使学院各专业的教学水平在颁奖典礼上得到全方位展示,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经过前几届的不断探索,学院奖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戏剧家聚会的品牌概念,成为一个面向世界舞台展示优秀戏剧文化的全新窗口和戏剧行业的新标杆。

 

3、参加第二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暨第四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

 

5月18日至23日,第二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暨第四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在蒙古乌兰巴托举行,学院作为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的总部所在地,派员参加了此次大会。来自13所加盟院校、3所非加盟院校、国际戏剧协会、欧洲艺术学院联盟等共计122名专家学者和教师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由我院学生导演和演出的话剧《花木兰》获得第四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京剧系牟佳和表演系依克桑两位同学获得最佳演员奖。

 

4、举办第三届亚洲传统戏剧工作室

 

9月15日至28日,学院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举办了第三届亚洲传统戏剧工作室,四个国家传统戏剧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开设了中国京剧工作室、印度梵剧工作室、日本歌舞伎工作室、韩国唱剧工作室。来自印度、韩国、中国的同学们在工作室主讲人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四个不同国家的传统戏剧表演方式,经过紧张的学习排练,在工作室的汇报演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参加第四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

 

2016年9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主办、大连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在大连成功举办。学院作为主席院校,组织召开了联盟主席团会议,并与来自两岸四地25所联盟院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参加了交流活动。全体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本届论坛主题——“通才教育理念下的戏剧教育”进行探讨和交流,表演系副主任李红、戏剧教育系教授陈珂分别以《当下戏剧表演教学结构的思变》和《戏剧教育:非标准化的标准》为题作了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二)全方位做好学生工作,多渠道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学院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的目标。学院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工作,营造了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强保障。

 

1、建设学业辅导中心,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新模式。

 

2016年6月,学院成立学业辅导工作领导小组,引进专职工作人员,申请专项工作经费,设立了学业辅导中心。针对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学业辅导模式的工作构想,丰富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建立了涵盖学院所有专业方向的专业指导教师库和朋辈辅导志愿者库,通过新生学业辅导沙龙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了针对2016级新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辅导工作,收集了同学们在学业方面的需求信息,为以后更为有效地开展学业辅导奠定了基础。

 

2、设立社会捐赠奖学金,积极拓展学生资助奖励新渠道。

 

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教育系统践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措施。2016年学院积极与校外企业沟通联系,经过协商确定北京宏福集团、中央新影基金会分别设立“宏福˙助梦基金”和“盛世优星”创新创业奖,用于激励在校本科生的成长成才和创新创业。11月11日,学院举办了“宏福˙助梦基金”和“盛世优星”创新创业奖的颁奖仪式,共有40名学生获得“宏福˙助梦基金”提供的奖学金,3个创业团队和1个创业个人荣获“盛世优星”创新创业奖提供的奖金。据统计,本年度共向学生发放各级各类奖学金104.72万元、助学金36万元,发放助学贷款35.4万元。

 

3、建设“中戏创艺空间”,加大就业及创新创业工作力度。

 

1月14日,学院正式与北京宏福集团签订“中戏创艺空间”的合作框架协议,由宏福集团设立专门针对中戏创业学生的1000万创业基金,并在宏福大厦的2、3层开辟装修出500平米的场地用于支持中戏学生的创新创业,将创艺空间打造成为具有中戏特色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孵化基地。“中戏创艺空间”的建设,填补了我院学生创业场地的空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场地和服务支持。目前,学院已经与东城区人才服务中心、东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嘉润创业孵化园、宏福集团联合建立“教育+培训+孵化”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陆续注册成立了18家学生创业公司,其中1家公司荣获北京市大学生创业优秀团队二等奖,1家公司获得人社部“中国创翼”大赛银奖,1家公司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多个公司影像作品获得广州大学生、北京大学生微电影奖项。

 

4、发挥优势,勇于创新,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学院坚持品牌活动与常规活动并重,以中戏特色文化为基础,全力打造学院特色活动,深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格调清新的艺术、体育、学习活动,建设健康向上、富于中戏特色的校园文化。2016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戏剧小品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元旦晚会、校园舞会、新春游园会等文体活动。同时,学院积极发挥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举办了为期10天的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中活动。

 

在新一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学院将继续保持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对世界戏剧教育和中国戏剧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上下一心,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建设,促进学院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继续努力。

 

 

中央戏剧学院

2017年11月30日



[1] 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要求,2016年度质量报告中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2017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统计时间分时点、自然年和学年。自然年度,即201611日至1231日。财务、科研、图书信息等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学年,即201691日至2017831日,2016-2017学年,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时间,即特定时刻产生的指标数据的统计截止时间,2017930日,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

[2] 201711月,学院成立偶剧系,下设表演(偶剧表演与设计)专业。

[3] 电影电视系影视编导专业方向于2015级学生起,学制由4年变为5年。

[4] “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只属于教学单位的人员。

[5]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计为1;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按教授实际承担学时比例计算)

[6] 教育事业收入总计不含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收入

[7]学院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规定,课程每周1学时,行课18周(18学时),每学期计1学分;实践教学每周1学时,教学周18周(18学时),计0.5学分。以此,充分鼓励师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

[8] 参评人数比例至少应达到40%及以上;毕业论文、毕业创作、毕业实习或其他单独授课的,不进行量化评估;课程班选课人数低于7人(含7人),不进行量化评估。

[9] 参评人数比例至少应达到40%及以上;毕业论文、毕业创作、毕业实习或其他单独授课的,不进行量化评估;课程班选课人数低于10人(含10人),不进行量化评估。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