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时间:2017-12-28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文件精神要求,结合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实际发展情况,特编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本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原则,以中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为宗旨与总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中管高校巡视情况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划纲要,强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以创新促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新使命,把握新趋势,凝练新目标,破解新难题,建立新机制,取得新突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并带动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全面发展,形成“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群,使中央戏剧学院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一、建设目标

1、   学校办学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协调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创新理论与实践,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全员、全方位的质量观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永恒的价值追求,培育“求真、创造、至美”的精神,为国家及世界培养戏剧影视精英人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中国戏剧艺术教育,推动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   学校近期(2020年)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戏剧艺术院校。具体表现为:坚持本科教学为中心,强化突出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如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导演、舞台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等),建成学科高峰;完善发展新建学科专业(音乐剧表演、京剧表演、歌剧表演、舞剧表演、戏剧管理、影视编导、影视制片、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教育等);并与时俱进,根据国家与学科发展要求,探索新兴专业(如木偶剧表演与制作、演员经纪、社会应用戏剧学、新媒体相关专业等),形成包含全戏剧门类的大戏剧学科体系。积极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组织平台,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世界一流水平如何建设进行专题研讨。努力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在教学培养、科学研究、创作实践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全面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戏剧艺术院校。

3、   学校中期(2030年)发展目标

成为世界顶尖戏剧艺术院校之一。具体表现为:在实现近期  

(2020年)发展目标基础上,以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坚持学术引领,坚持学生、学术、学科一体并综合同步发展,不断建设系统完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创作实践体系,汇聚优质资源,在各学科专业领域培养一批一流的师资队伍与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批一流的专业精英人才,产出一批一流的学术成果与艺术作品,在世界“戏剧与影视”学科中,达到顶级位置,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在世界“戏剧与影视”学科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4、   学校远期(本世纪中叶)发展目标

成为世界顶尖戏剧艺术院校,并对世界戏剧教育发展发挥重要

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实现中期(2030年)发展目标基础上,吸收和运用世界先进的教育与学科发展理念,厚积薄发,整合已有的专业与人才优势基础,并延伸辐射相关的交叉学科,构建复合型 “专业群”与“人才群”,形成以“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群”。致力于现实重大相关问题、戏剧影视专业基础理论攻关与艺术探索创新,培养出数个在世界上具有广大影响力的学者与艺术家,创造出数个对世界“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体系、评价体系。

 

二、建设基础

(一)、“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优势特色

1、优势

(1)、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自

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戏剧科开始,至今已经有近80年历史。中央戏剧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大戏剧”概念的戏剧学院,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

(2)、实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科学高效。

   (3)、师资队伍优秀,具有一大批专业学术领军人物。前辈有欧

阳予倩、曹禺、张庚、金山等,现有有徐晓钟、谭霈生、刘杏林等。另外有戏剧奥林匹克国际组委会主席、世界著名导演提奥多罗斯·特尔佐布罗斯,戏剧奥林匹克国际组委会秘书长、世界著名导演铃木忠志,国际舞台美术组织主席迈克尔·兰姆瑟,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教育中心(UNESCO Chair-ITI)主席、罗马尼亚国立戏剧电影大学教授科尼鲁·杜米丘,世界著名电影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等被聘为学院客座教授。

(4)、生源优异,人才基础优良。

(5)、办学理念科学先进,符合戏剧与影视教学规律特点与要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研究及管理等多方面素养与独立工作能力。

(6)、办学硬件条件优越。学院现有东城校区和昌平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戏剧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60万余册,是全国戏剧专业图书藏量最多最丰富的图书馆,为戏剧影视学科建设也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文献保障。

(7)、学科发展基础扎实,教学科研体系合理。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戏剧戏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戏剧戏曲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点。

2012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后,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2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4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27人。

学院的表演专业、导演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音乐剧表演教学与研究”被评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视创作实践基地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省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8)、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国际学术资源丰富。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所在地)、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舞台美术联盟(总部所在地)、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等。

(9)、毕业生出类拔萃,在国内外戏剧影视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如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著名剧作家杨利民、黄维若、何冀平等,著名戏剧导演徐晓钟、林兆华、陈薪伊、王晓鹰、查明哲、孟京辉,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杨亚洲、张扬等,著名演员田华、于蓝、蓝天野、姜文、巩俐、李保田、陈宝国、陈道明、徐帆、章子怡、孙红雷、陈建斌等,舞台美术家刘杏林、高广健、苗培如等。

2、特色

中央戏剧学院始终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以培养“高、精、尖”层次的戏剧与影视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体系。其特色是:坚持以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为基础,深入学习研究我国民族艺术的传统美学精神,并广泛吸收国外戏剧艺术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以我为主,厚基础,重实践,重创造,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共同发展。中央戏剧学院的校训是:求真,创造,至美,这是中央戏剧学院和中戏人的始终追求目标和座右铭。

(二)、“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重大成就

1、人才培养方面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已为国家在艺术创作、教育、文化等方面培养了数千的优秀艺术创作与管理人才。如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等众多杰出影视人才,他(她)们曾获得了如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戛纳“金棕榈奖”,国内“梅花奖”、“金狮奖”、“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等众多影视创作大奖。

2、科学研究方面

中央戏剧学院拥有徐晓钟、谭霈生、刘杏林等一批杰出的戏剧学者。徐晓钟先生兼收并蓄、融会创新总结新时期戏剧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以“深刻体验、鲜明表现、追求诗化哲思”为核心的“向表现美学拓宽的导演艺术”理论;谭霈生先生提出的以“戏剧情境说”为核心的“戏剧本体论”,自成体系,在世界戏剧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突破性的创新价值。刘杏林教授以现代舞台美学设计观念有机融合中国文化写意美学原则,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现代风格的舞台美术设计观念与方法,获得了国际舞台美术界的广泛赞誉。

3、社会服务方面

中央戏剧学院多年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与经受了历史与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系统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内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同时,中央戏剧学院积极关注现实与未来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需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如2012年,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需要,成立了 “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戏剧院团市场化改制出谋划策。

(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国际影响

1、拥有并借助三个层面的学术机构产生影响

在亚太与世界层面,学院拥有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世界戏剧

教育联盟(11各国家最优秀的艺术教育机构联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

在国家层面,2011年学院倡议成立了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两岸四地的25所大学组成。

2、拥有并借助学科各方向的学术机构产生影响

中央戏剧学院以其地处首都及在国内戏剧影视界的特殊地位与强大的学术影响力,在表演、导演、舞台美术、戏剧文学、戏剧管理、音乐剧教学、戏剧教育、电影电视等众多领域建立了国内国际的学术组织机构,全方位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发展发挥积极影响作用。具体如下:

(1)、在表演领域:组织成立中国话剧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设立戏剧表演“学院奖”。

(2)、在导演领域:组织成立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

   (3)、在舞台美术领域:组织成立国际舞台美术组织中国中心、国际舞台美术联盟。

(4)、在戏剧文学领域:组织成立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

(5)、在戏剧管理领域:发起成立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成立“演艺家研究中心”。

(6)、在音乐剧教学领域:发起成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

(7)、在戏剧教育领域:发起成立了“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

(8)、在电影电视领域: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电影教育国际联盟” (简称“电影教育联盟”)。

学院还设有戏剧艺术研究所,下设东方戏剧研究中心、西方戏剧研究中心、影视艺术与传媒研究中心、音乐剧创作与教学研究中心等。

(四)学校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1、问题

(1)、面对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创作实践及国际合作交流需求,学院的经费支撑是学校需要思考解决的最大问题。

(2)、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和支持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政策制定偏虚,刚性支持不足。

2、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就戏剧教育而言,中国已经到了最能实现引领世界戏剧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党和国家对戏剧影视教育高度重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将此机遇变成现实的有力助推器。作为国家最高戏剧学府,中央戏剧学院将责无旁贷,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努力成为世界戏剧教育发展的引领者。

(2)挑战

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全球化与市场化。在全球化与市场化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全球化、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解决好合理的市场化需求与戏剧影视教育与艺术创作的高品质以及正能量导向的关系,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发展潜力及进度

(一)、潜力

1、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科学,梯队建设合理,代代相传,传承有序,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生源质量好,考生数量多,并成持续增长趋势。

3、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硬件软件条件优越。

4、专业建设全面合理,在“大戏剧观”统帅下,统筹规划,全面建设“戏剧与影视学”学科。

(二)、进度

按照所拟定的学院近期(2020年)、中期(2030年、远期(本世纪中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规划,学院各学科专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科学、高效、分阶段地制定富有学术前瞻性又符合实际具体可行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同时,学院将从全院总体角度,根据国际国内“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发展变化情况,审时度势,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寻求突破,以点带面,以面带整体,及时调整平衡,扶强补弱,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使得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按照国家“一流学科”要求预期目标发展,并带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加速发展,构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群,使中央戏剧学院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四、建设内容

   (一)、2017—2020年,提升本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1、优化招生制度及专业人才选拔机制,提高培养效率。

2、深化培养方案改革,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戏剧影视人才。

3、凝聚突出学科优势特色,强化优势专业,补强新设专业。

4、建全教学监测评价机制,确保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5、不断探索本科国际化培养机制。

6、积极探索与世界顶尖戏剧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探索大学与中外剧院团和戏剧艺术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7、统筹优化、调整和不断完善新校区使用功能,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物质与管理保障。

(二)、2017—2020年,提升本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科学研究的具体举措及进度安排

1、针对国家戏剧影视艺术发展战略和重大研究课题,规划课题指南,组织专家团队重点攻关,建立有中国特色、世界公认的戏剧教育体系。主要课题有: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世界一流水准及系统化发展战略研究

世界戏剧发展趋势及形态与中国当代戏剧研究

世界电影发展趋势及形态与中国当代电影研究

“一带一路”国家本土电影创作与国际交流研究

中国国家戏剧院团市场化改革与管理研究

当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人格建构与专业发展研究

……等等。

2、利用世界戏剧教育联盟、亚洲戏剧教育国际论坛、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等学术组织,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世界一流标准进行国际化的专题研讨,制定相应的符合中央戏剧学院发展实际的具体措施。

3、针对世界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及教育发展的学术前沿趋势动向,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或前瞻性问题,建立“国际联合研究实验室”以及 “国际教学方法工作室”等。

4、建立“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注重实验性、学术性、示范性,推动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同时成为学院培养师资的优质实践平台。

5、围绕国家戏剧艺术发展战略,办好“国际戏剧学院奖”,确立中国戏剧在世界戏剧界应有的地位。

(三)、2017—2020年,提升本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社会服务的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1、加强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2、加强中国演艺家联盟建设。

3、加强中国中小学戏剧教育联盟建设。

4、进一步推进禁毒公益教育活动。

5、创办学术期刊,加强学科理论建设。

6、举办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坛,引领学术发展。

7、加强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建设。

(四)、 2017—2020年,提升本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1、加强中国京剧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相关学科专业方向与师资建设,继承中国戏剧优良传统,并对其他专业输出培养戏曲文化素质与技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加强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木偶剧艺术、戏剧教育、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观念与方法。各专业间相互促进,互融互通,弘扬中国戏剧艺术。

(五)、2017—2020年,提升本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1、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业务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大力提高学院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3、坚持教师理论与实践创作水平并举,培养教师既是课堂上知识渊博的教授,同时,也应该是舞台上神采飞扬的艺术家。

4、制定“学术领军人物”推优计划。

5、通过项目集合性研究,打造有特色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培养跨专业领域的创新师资人才。

6、培养青年教师队伍,重视“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

(六)、2017—2020年,提升本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的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1、加强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亚太地区高等戏剧教育联盟)建设,研究亚洲戏剧在世界戏剧发展中的特殊性,继续扩大该组织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2、加强世界戏剧教育联盟建设,从中探寻世界通用教学专业规律,并从比较中发现、继承和发扬中国戏剧文化优秀传统。

3、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建设,形成亚洲国家主要传统戏剧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

4、加强国际戏剧评论家联盟中国中心建设,梳理亚洲戏剧艺术理论研究变化,推动世界戏剧理论研究发展。

5、加强国际舞台美术联盟建设。

6、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联盟建设。

 

四、预期效果

预期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国际“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视野,以学科中期与远期发展目标为高度,整体审视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路径;在“大戏剧观”统帅下,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全面进入世界一流水准。

2、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教师、学生到教材、教程、教学法,建立起一套科学、现代、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3、深入研究国家戏剧影视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与需求,以及世界戏剧影视发展动向趋势,努力产出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与艺术作品,并借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4、建立“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打造集“科学研究、创作实践、教学示范”于一体的新的综合“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与成果展示平台。

 5、积极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牢固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通过学院丰富多样的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举办多种学科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高水平的人才教育培养及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的产出,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整体建设

(一)、“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对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

中央戏剧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与“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侧重于戏剧影视史论的研究与教育,“戏剧与影视学”侧重于戏剧影视创作实践与教育。两者虽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做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发展,不仅依靠“艺术学理论”学科,也同时会带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以期双轮同进,建成以“戏剧与影视学”为核心的“学科群”。

通过“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将会大大推动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并建立起国内与国际上都具有品牌性和独特话语权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教学体系、学术体系与评价体系。

(二)、2017—2020年,落实《总体方案》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1、关于五大建设任务

(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学院人力资源,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

具体措施:

科学编制“一流学科”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健全师德考核,完善以师德和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内容的教师考核与激励体系。

按需引进,以用为本,用好用活管理人才。推进管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有效提高中层干部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着力建设“学科领军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青年教师“126”工程等人才工程,注重学术梯队建设,完善“大师+优秀团队”教师队伍格局,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具体措施:

拓展培训渠道,丰富现有教师队伍的国际教育经历。

进一步完善学术休假制度,加强对学术休假成果的管理。

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积极搭建教学交流与咨询平台。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瞄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重大课题,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智库。促进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一批体现世界先进戏剧艺术理念、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精品力作。

具体措施: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世界先进水平为要求,切实做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和管理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和科研团队建设,提高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以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为试点,建设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珍贵历史资料搜集整理等专题数据库。

坚持教学、科研、创作实践一体化方针,有计划地成立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完善“大师工作室”模式,系统实施“大师-团队-课程-剧目-专著”工程,加快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科研评价综合改革,完善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并广泛借鉴一切西方现代有价值的艺术美学原则,以人为本,追求个性,以我为主,不断探索戏剧影视艺术的民族化和现代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具体措施:

努力健全完善京剧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

加强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木偶剧等学科专业的民族化教学、研究与创作。

加强各国间传统戏剧的交流,认识和发挥民族文化艺术的特点与作用。

(5)、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密切联系现实需求,使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同时,研究重大社会问题,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具体措施: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提高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面向行业和区域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走高层次、多途径的创新发展道路,适当开展高端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加强与社会合作,为之提供专业的学术、技术与策划服务,并合作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反馈支持学科教学研究。

发挥学院学科拥有强大师资力量的优势与智库作用,使专业学术成果与思想转化为制定相关行业政策与专业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2、关于五大改革任务

(1)、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学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符合学院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育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大学精神。巩固平安校园成果,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

具体措施:

完善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结合艺术院校特点,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并完善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和院内民主协商制度。

建立管理更为规范、运转更为合理的基层党组织机构,保证基层党组织的良性、健康运转。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以服务学院改革发展、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工作导向。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不断坚定全院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牵引,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育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大学精神为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推进学院管理组织体系改革,着力建立健全决策科学、运行快捷、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

完善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实施《中央戏剧学院章程》,不断建立和完善“一个章程、各项专项配套制度和相应实施细则组成的”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院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明确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的权限,强化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更新行政办公信息系统和后勤服务信息系统,加强系统集成与科学运用,提高学院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推进后勤管理精细化,增强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品位。

严格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完善科学高效的维护稳定工作体系和先进、严密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3)、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突出强化传统优势学科,从而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同时,密切关注重大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勇于善于占领学术研究制高点,从而获得突破性的专业学术成就。同时,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积极带动行政管理理念及运行机制方式的有效突破。

具体措施:

组织学院学术骨干力量,或与国内国际专家学者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对重大学科现实问题、基础理论、前沿探索进行集成性研究,以期获得关键环节的突破。

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及教学成果转换。

(4)、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努力开门办学,积极科学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发挥社会上一切可用的积极力量参与其中,集全社会之力,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办成一流学科。

具体措施:

充分发挥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等学术组织平台的作用,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重要课题进行联合攻关。

发挥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演艺家研究中心的作用,共同设立并研究解决现实课题。

努力争取社会各方,包括资金筹集等多方资源支持。

(5)、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与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学术机构的紧密型实质性合作,实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学院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具体措施:

加强对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等既有国际学术平台的战略规划,实现学术效益和国际影响力的最大化。加强与世界一流戏剧院校的深度融合、互利合作,改造形成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的优势平台。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传承亚洲传统戏剧艺术,保护亚洲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完善留学生教育的战略布局,积极开拓国际生源,不断优化生源结构。探索与国际知名艺术院校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机制。

(三)、学校推动建设学科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及进度安排

要一切以建设“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为中心,所有学院相关政策,从学院中心任务的规划安排、政策制定的侧重点、资金的有效配置,到人才培养、职称晋升、绩效评价、管理运行等多方面,都一致向一流学科建设倾斜,全力投入到学科建设中去,确保学院将“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如期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一流学科。

(四)、相关的管理体制机制、自我评价调整机制、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等方面设计安排

1、建设相关的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加强校务委员会建设,完善校务委员会章程及配套制度,健全以社会监督、民主监督和行政监督并举的学院监督体系,为学科建设做好制度上的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学院学术与行政信息,依法认真处理学院信息公开申请,保障师生员工和公众的知情权。

2、健全自我评价调整机制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科研与艺术创作质量。

3、不断开拓资金资源,并建立平衡配置机制

充分用好国家资金投入这一主渠道,学院按每年度财政专项拨款1:0.8比率配套;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积极探索多元化筹集办学资源的渠道和方式:如发展壮大学院发展基金,并专门成立“一流学科”发展基金,等等。

在努力筹集办学资金的同时,严格财务管理制度,筹好、管好、用好办学经费,从制度上严格规范经济活动,健全规范有效的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积极管理和平衡学院改革发展和运行的资金供求,把握学院资源的可能性边界,防范财务风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强化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