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加盟院校戏剧教育动态
正文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21戏剧教育动态
时间:2022-07-01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于2005年9月,是一所以国有投资为主体,同时吸收部分社会力量和民营资金,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综合艺术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原名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从原来的复旦大学独立二级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董事会,由上海申教投资有限公司、复旦大学、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报业集团、上海精文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举办单位,以及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八家出资单位组成,并于2017年末正式设立监事会。

学校位于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水系环绕、芳草如茵,小岛风情、绿树成林。美丽校园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派人文艺术氛围和青春气息。

截至目前,学校下设十个二级学院:视觉-德稻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流行音乐舞蹈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秉承“忠诚 卓越 创新 和谐”八字校训;借鉴国内外现代艺术学科的培养模式,借助百年名校、实力媒体、著名企业的鼎力支持;坚持“办学校不办学店”的原则;践行“需、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道路;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的治学要求;确立“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将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作为学校的唯一宗旨。

学校和北京德稻教育机构开合作先河,共同打造国际艺术大师本科实验班。创新办学模式的探索成效显著,这一合作模式得到国家教育部首肯,2017年被列入“上海市综合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自2005年学校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教育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校自主、学生自理”的特色办学方针,在艺术教育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作为二级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整合上海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源和高端人才,依托学校“大视觉”艺术学科背景以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强大资源,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电影集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分众传媒集团等众多业界领军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训基地。

学院目前下设表演(影视与话剧表演方向、音乐剧表演与教育方向)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两大专业。学院师资由国内外富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领衔,同时聘请了张艺谋、成龙、黄豆豆、周杰伦、卢燕、廖昌永、吴雁泽、陈醇、敬一丹、叶惠贤等诸多业内杰出专家,以他们优秀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前程发展引领方向。上海广播电视台多位金话筒主持人作为业界导师,与学生一一结对,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学院适应我国演艺传媒产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度专业化和创新意识兼具的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积极利用上海中外文化交流窗口的有利地形,突出国际化视野的办学理念,学院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美国蒙特克尔大学艺术学院、好莱坞中文卫视、英国普罗派乐卫视等世界知名院校、媒体合作,立足高起点,以求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学生开拓展示创意和能力的广阔舞台。学院与市场紧密接轨,力求为市场培养具备完全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加大专业与实践结合的力度,项目制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成立十七年以来,始终以培养学生“德艺双馨”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原则,通过学院强大师资以及项目制教学模式,为传媒演艺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广的艺术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各类演艺传媒从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校“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表演艺术学院努力寻找改革创新的突破口,走一条符合培养表演、传媒艺术人才规律的“开门办学”、“需学产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抓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将培养适应国家演艺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

《破晓的曙光》剧照

《囚车上的婚礼》剧照

音乐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重生》海报

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发展教育更好地结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之年,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的嘱托,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为此,学院充分发挥全院师生力量,承办了我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信仰的力量以及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第三季“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舞台实践和作品影响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戏剧人的信仰,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各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舞台成功呈现了《可爱的中国》、《永不消逝的电波》、《黄河》、《刑场上的婚礼》等多部作品,再现了革命先烈伟大党员同志的爱国主义热情。其中部分学生还参加了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演出作品《囚车上的婚礼》相继在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等播出。

音乐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重生》剧照

二、融合“演出项目+市场化运作+课程”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对接演出市场需求,带动课堂教学

表演专业注重基本表演技能、应用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形成递进式进阶,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贯彻其中。在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开门办学”之路,充分利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德稻教育集团及蝶之舞(上海)剧团、广东省东莞市熊猫剧团等行业企业资源,与影视话剧制作单位长期“产学”合作优势,积极引进市场反应良好的舞台剧进行实践教学。音乐剧表演方向以“剧目制”牵头,注重原创音乐剧目的创作表演、市场运作,坚持“原创制剧,开门办学”,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剧项目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快速成长。2021年音乐剧表演方向毕业大戏《重生》(校园版)在我校图文大剧场上演并同步线上直播,首演获得线上2.5万观众,该剧目是继校园版《蝶》、《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第三个校园剧目,在制作中完全由原版商业版本的灯光舞美,服化道及制作团队打造,此类剧目已得到过市场的检验,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专业的艺术实践,学生在排练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商业团体也通过这一过程看到了后备的表演人才和储备力量,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取得非常好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效果。

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实习大戏《邯郸记》剧照


三、以优秀剧目为载体实现演员潜能的综合开掘与培养

表演专业教师深入挖掘和梳理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理论,与西方现代的表演理论有意识的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专业教学始终秉承“忠诚 卓越 创新 和谐”八字校训,贯彻“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表演基本功,以及熟练塑造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的技能,通过剧本的排练,进一步增强学生创造人物形象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物形象感,把握人物性格化塑造的技术技巧,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开花,达到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成为能够胜任电影、电视、话剧表演,以及戏剧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卓越人才。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2018级实习大戏《邯郸记》采用表演工作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通过不同的练习,锻炼学生们的各方面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开掘其自身潜能,学生的肢体控制与协调能力、节奏感、语言造型、戏剧张力、能量传递与接收能力、情感表达等等诸多演员必备素质得到了整体性提升,学生的身体得到激活,具备进行表演创作的基础,能够进行鲜明的性格化塑造,人物形象较为鲜活立体,在舞台上呈现完整的戏剧作品。在毕业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也完成了舞台假定性的挑战,以训练有素的演员基本功和信念感在表演中挑战自己,出色的完成了演出。

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海报

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实习大戏《复活》海报

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大劈棺》剧照

影视与话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大劈棺》

四、既“走出去”又“请进来”,表演教学理论和实践取得新突破

在戏剧和表演教育理论方面,近一年来学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2021年成功申报了《红色艺术资源服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信仰的力量”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汇演项目。其中我院中法舞台协会负责人,曾担任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法国戏剧荟萃”(2008-2012)艺术总监——宁春艳教授翻译的法国当代剧作家贝尔纳-玛丽·科尔泰斯伟大剧作《孤寂在棉田》获得第十三届傅雷翻译奖,并应傅雷翻译奖组委会邀请,于2021年3月14日在阿那亚戏剧节开展剧本朗读会,获得较大反响,其发表的《后现代“做剧法”及陆帕的舞台写作——《酗酒者莫非》导演艺术解析》刊登在南核《戏剧艺术》、《法国当代剧作家诺瓦里纳的全新戏剧语言——以《倒数第二个人》的解读为例》刊登在南核《戏剧艺术》。

著作出版方面,王兵老师编著的《演员潜能的综合开掘与培养》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宁春艳老师译著《虚假秘密》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哑剧表演训练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峰歌剧音乐剧工作室挂牌成立

表演艺术学院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座


上一条
下一条